似乎不斷地在這個部落格強調過,我不喜歡雨這件事,「新城市,新生活」寫過,「淡水雨夜」也是,「如影隨形的不快」…這標題更明顯吧,哈。
結果去年來到台北的第一個月,整個月都在下雨,是個不見天日的感覺;最近更聽說,這幾年的雨都基隆,其實下的雨已經沒有臺北多了…該說是自己找罪受嗎?好啦,這筆觸越寫越適合耍笨,大家就笑笑我這個不喜歡雨又常往雨中跑的笨蛋吧~
只是,佇足雨中的時刻多了,漸漸發現一個又一個的不同風貌。
在暴雨傾瀉而下時,躲藏在騎樓下的我們,透過一幕雨簾,可以見到既熟悉又陌生的街景;或是激濺在人行道磁磚上的雨,彷彿包覆在整個土地上,映照出城市的光—於是不夜的街道,那些繽紛的霓虹,也一道道灑在平日灰黑無彩的柏油路上,幻化出城市的另一種風景,屬於夜,屬於雨…
也屬於不快點回家,老是蹲在路邊拍照的我—哎呀,疲憊的一天之後,感性也想出來透透氣嘛。
是吧,停下腳步,我們的足邊,也是會有彩虹的?
但最難捕捉的,還是那細雨紛飛的時分。
「白雪飄飄何所似?灑鹽空中差可擬,未若柳絮因風起。」不知道這段出自才女謝道韞的典故是否仍傳頌千古至今?見過飄雪時分的驚艷,可以體會滿天飛絮的感覺,卻很難想像,雨也有這樣紛飛的光景…
看到了嗎?那飄忽無定的雨絲。
我費盡心思,躲藏在差一步光芒萬丈的角落,也僅僅只能藉著光源,映照出那一點點的雨絮,更搶眼的,或許還是街道上一盞盞的燈…但自從生活在這個雨的城市之後,總是想著,那些仰望著雨滴落下、或雨絲飄飛在街燈下的時刻,永遠在提醒著自己,夜歸的我們是如此渺小—
大概稱不上雋永,卻是這個巨大城市的人生寫照。
雨的本身,或許並不那麼引人注意,甚至讓人傷神,那並不是很愉快的生活體驗。只是走在城市的雨夜裡,一步步,都是歷歷在目,不由得羨慕起那紛飛的雨絲,像精靈一樣自在地飛翔—終於,我也愛上了某種雨了嗎?
但跨出黑夜的雨,是否,還能反映出人生的真實或幻滅?
停留在雨水裡的阿勃勒花瓣,你可以告訴我嗎?
內心裡的獨白
覺得讀這樣的文章很有溫度
就像朋友之間的輕聲交談
真的是很感性的你^^
茫然,迷惘,悵然若失…最近的生活,有著高山,也有著低谷,飄盪在感性之間起伏的思緒,好像就只剩下這麼一點在雨中自由飛翔的時間啦…
歌曲很好聽,很高興可以認識一個新樂團!阿勃勒花瓣和雨水的圈圈在一起感覺很有意境,雨中的街景在鏡頭下也別有風情。我也不太喜歡雨天,特別是半夜的大雨,醒過來聽到那種嘩啦嘩啦的聲音,假如遇上剛好有心煩的事,就會更煩更難以回頭再睡。
不過我覺得半夜的大雨很好睡耶,大概我平時都用腦過度吧…不過在台北待久了,雨啊,也是生活的一部分哪~
正好聽到這個樂團,也正好找到一首應景的歌~
金黃色的花瓣在雨地裡特別漂亮。 雖然你不喜歡雨,但是台北的雨景卻在你的筆下、你的鏡頭下,增添了更多浪漫與溫暖的情懷。 我讀著你寫的台北,會很想家呢~
還在下雨嗎? 這裡也開始陰雨不斷…
台北雨停了就開始酷熱的夏季氣候啦…也開始喜歡某種雨了,哈,至少比熱死人的台北夏天好~
台北的雨有某種情調,好像繁華中的落寞,在雨中盡情宣洩。 這是無法複製的情景,我從未在別的城市體會過相同的感覺。
應該不是因為我老是寫這種東西吧(汗)
城市越大,人口越多,人與人之間的距離無可避免的越來越近,但心與心之間的距離卻是越來越遙遠…
引用通告: 學會淋雨 | 山頭斜照卻相迎
引用通告: 2017年度回顧:不惑 | 山頭斜照卻相迎